■寒流來襲,如果需長時間待在戶外,要特別注意保暖防寒,預防凍瘡。(照片提供/羅文林) |
圖‧文/羅文林
寒流一波波來襲,加上濕冷氣團助威,原本在台灣已不常看到的凍瘡患者最近也陸續出現了。
很多人誤以為長凍瘡會看到一個個的瘡。其實在亞熱帶的台灣,凍瘡很少真正形成瘡,當然也不是寒冬出現的皮膚病都叫凍瘡。
凍瘡代表了皮膚血管對低溫環境的不正常反應。形成的原因是肢體末端長時間暴露於零度以上的低溫,特別是又濕又冷時,皮膚下層的微小動脈收縮,但皮膚上層的微細血管卻擴張所致。
凍瘡的主要表現是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末端部位皮膚的持續性紅腫,甚至帶點暗紫色。這些紅腫的部位常會覺得又痛又癢,尤其是熱起來的時候(例如晚上睡覺蓋起被子以後),奇癢無比,甚至會癢到抓破皮;此時傷口又不易癒合,或併發細菌感染,才會出現所謂的「瘡」。雖然嚴重的凍瘡也可能真的形成瘡,但臨床上還是以紅、腫、癢、痛的症狀最常見。
凍瘡英文叫做Pernio、Perniosis或是Chilblain。英文裡,另外有一個病名叫Frostbite,中文也翻成凍瘡或凍傷,這是指皮膚因長時間處於零度以下的低溫, 以致結凍、缺血、壞死的狀況,例如因山難而困在雪地過久,但這種情形在台灣極少發生。
在台灣會出現凍瘡,大都在連續寒流來襲時。有些年輕朋友在戶外活動,未保護耳朵,之後耳廓就開始出現紅、腫、痛、癢症狀;有些外傭寒冬時拖地、洗碗,也未戴手套,手指就開始出現紅、腫、痛、癢;有些人的家是地磚,但懶得穿拖鞋或襪子,整天踩在冰冷的地上,腳趾也出現不適症狀。這些都是在台灣常見的長凍瘡原因。
預防凍瘡,保暖是不二法門。寒流來襲時,如果長時間待在戶外,最好戴上手套和耳罩,或用毛線帽蓋住耳朵;做家事時,戴手套,避免雙手長時間浸泡在冷水裡。家裡若是地磚,務必穿上襪子或拖鞋,以避免腳趾長凍瘡;如果最近發現手指、腳趾或耳朵紅、腫、癢、痛,很可能就是長凍瘡,應該立即開始加強保暖防寒。如果手腳已經在戶外凍得冰冷,也不要立刻泡在熱水裡,應讓它逐步回暖。
手腳凍瘡要是癢痛難受,不妨尋求醫師的診治,內服或外用藥物也很有幫助。
反覆發生凍瘡時,則有可能是某些少見疾病的警訊,應考慮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作者為天母羅氏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自由時報-201101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