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三世 落葉歸根-寫【追風箏的孩子】

作者:Leon

電影上映日期:2008-03-07


 一生的罪愆與悔恨,無法在兩小時內滌清,但藉由電影,觀眾(或讀者),卻能透過影像的流動和敘事,揣想或體驗故事主角橫跨數十年的命運波瀾。同樣由文學作品改編的【贖罪】和【追風箏的孩子】,談的都是幼年的脆弱與無心,如何失控、膨脹,無情摧毀身旁至親之人的命運,以及回首過往,鑄下的錯誤是否真有彌補可能?抑或只是加害者一相情願的自我寬慰?

以結構而言,【追風箏的孩子】基本上大切成三塊-首先,從幼年阿米爾、哈山親密無間的友誼開始,接續風箏大賽後的悲劇、天涯永隔的別離、而至蘇聯入侵,阿米爾與父親偷渡邊界,遠離家園。其次,父子倆在美國落地生根,阿米爾完成學業、與終生伴侶的邂逅、寫作夢想的實現。最後,家鄉長輩來信,阿米爾返鄉,千里歷劫,終至發掘身世與家族真相,並與過去的自己和被傷害的人取得諒解與平靜。除首尾小段外,整部電影並沒有在時序鋪排上做太多機巧,因此,即使沒看過小說的觀眾,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比較困難的,反而是由阿富汗動盪歷史與龐雜種族、宗教、社會階級、地理疆界所交織出盤根錯節的文化底圖。也因此,對僅跟著電影敘事按圖索驥的觀眾而言,劇中人物諸多的情感反應與投射,會較難撞擊出強烈共鳴。

而這層障礙,正是許多文學改編電影在濃縮原始文本時經常遇到的尷尬處境。而近期另一部以阿富汗鄰國伊朗女性成長故事為題材的法國動畫【茉莉人生】則提供了有趣的參照。對被爸媽拎進戲院試圖曉以大義的小朋友來說,文化底圖不會比阿富汗簡單易懂的波斯古國,一樣會造成程度不一的閱讀困難。只是,【茉莉人生】是由形式較為簡單的繪本加以擴充,而【追風箏的孩子】的原著,可是一張插畫也沒有的「小說」。更進一步想,如果所謂的「閱讀困難」真的存在,不也映照出台灣教育缺乏對非西方國家歷史人文與國際局勢的深刻觀照?

竊以為,【追風箏的孩子】這部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阿米爾與哈山在喀布爾所參加的「風箏大戰」。男孩子們兩兩一隊,一前一後,一個控制線軸,一個控制風箏的運動、飛行、和攻擊。而在宛如「風箏斬首」的激烈比拼下,原本滿天爭奇鬥豔、色彩繽紛的風箏,彷彿一次大戰時的戰機般紛紛被擊落。到這兒,我也才終於理解,所謂「追風箏」的孩子其實是在撿拾敗者所留下的殘骸,將其納為自己的戰利品或收藏。他們,通常是站在後面幫忙拉線軸,出身窮苦的僕役之子。諷刺的是,在蘇聯坦克兵臨城下前,階級的權力結構和不義間接造成了哈山的悲劇,他是某種脆弱人性與偽善下的犧牲品。而當阿米爾「衣錦還鄉」回到故國時,神學士政權的極端統治,卻讓所有同胞「一視同仁」地嘗盡悲苦和艱難,毫無分別。

看完電影,我開始有想一窺原著的興味。我想我大概,不,是「一定」永遠不會知道,若先讀完小說再看電影,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光景與觸動了。


引用:http://tw.movie.yahoo.com/moviereview/d/a/080314/3/9vi.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落葉之楓 的頭像
    落葉之楓

    ☆★風吹向落葉。隨風飄落的楓葉。學習的園地-落葉之楓部落格小天地★☆

    落葉之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