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楓楓公告版
目前分類:品嚐各類書藉 (245)
- Sep 28 Mon 2009 17:53
愛讀書 《非你莫屬》
- Sep 28 Mon 2009 16:54
愛讀書 《鋼琴教師的情人》
- Aug 26 Wed 2009 22:58
愛讀書 《幸福滋味》
- Aug 25 Tue 2009 18:59
愛讀書 《圖書館裡的貓》
- Aug 24 Mon 2009 18:48
愛讀書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Aug 12 Wed 2009 16:46
愛讀書《野熊荒地》
![]() |
愛讀書《野熊荒地》 |
張曉雄著,爾雅出版
生於柬埔寨、負笈中國、在澳洲發光,其後又飄泊香港、台灣等地的舞者張曉雄(1958-),將成長故事所歷,透過短文、劄記、古體詩、攝影等不同形式表現,寫成《野熊荒地》一書。光由簡歷即不難想見,如此一張遊子以身體所書寫的地圖,背後其實隱藏著大時代的漂泊與滄桑。童年時所遭逢的柬埔寨政變,家破人散;遠赴杭州求學的少年時代,則遇上文革、下鄉;後移民澳洲學習現代舞,奮力求精,躋身澳大利亞國家舞蹈劇場,是當時唯一來自亞洲的舞者;同時,他除了舞蹈,也藉由攝影將自己的身體當成作品展示……張曉雄的舞作曾被譽為「形而上的詩篇」,更也長年保持著文字書寫的習慣,是以,往事陳年經他回憶之眼撫摸凝視,便輕易帶領讀者跌入熱帶桔井、冰雪西湖、或隨他澳洲巡演,嬉遊「惡魔的彈珠」。唯一遺憾的是,有太多轉折被省略了,故事之外應仍有故事,期盼那些記憶罅隙有朝一日能再被填補。
- Aug 04 Tue 2009 20:49
愛讀書《救救我!》
- Aug 03 Mon 2009 18:07
愛讀書《胡士托風波》
![]() |
愛讀書《胡士托風波》 |
以利特.泰柏、湯姆.蒙特著, 廖月娟譯,遠流出版
父親來自奧地利,母親是俄羅斯移民,生長於傳統猶太家庭的以利特.泰柏(Elliot Tiber,1935-),以戲謔夾帶誠懇的語氣,濃縮倒述自己所歷的人生,寫成《胡士托風波》一書。原本他只是一個週間在紐約擔任室內設計與藝術指導的男同志,夜晚流連酒吧,尋覓SM樂趣;週末一到,則變身擺脫不了「家庭詛咒」的乖小孩,開車駛回位於白湖畔的老家:一間年年虧損、慘澹經營的汽車旅館。然而,當騷動的1969年來臨,他先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親臨「石牆事件」,目睹同志對抗警察的暴力而不再沉默,彷彿有些什麼在體內引燃──命運骨牌開始連鎖反應:面臨倒閉的家庭汽車旅館,於同年夏天意外地協辦了「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 Festival),收入由黑翻紅……然而,這場強調愛與和平的傳奇盛會,所改變的卻不只是一群嬉皮,更巧妙地使一個家庭緊繃的愛與羈絆柔軟,孵化了以利特.泰柏自身最珍貴的覺醒。(jimi hendrix)
- Aug 03 Mon 2009 15:15
愛讀書 《圖書室之海》
- Jul 27 Mon 2009 13:14
愛讀書《推拿》
- Jul 22 Wed 2009 16:33
愛讀書《瀕危動物》
![]() |
愛讀書《瀕危動物》 |
騷夏著,女書出版
繼同名詩集《騷夏》後,女詩人騷夏(1978-)大規模整理家族私史,冷靜自體析剖,出版第二本詩集《瀕危動物》。卷一「新娘」回溯血緣上游父母身世、旁及手足對照組,以敘事詩體開幕。在豐富細節的給予、家國歷史的交織、機警的結構安排中,「掀開」了「我」之所從來。然而那隻掩藏於詩行間,旁觀親族並與之對話的「稀有/美麗/對於未來缺乏繁殖能力的/瀕危動物」究竟為何?答案藏於卷二。混音般藉由情書、短詩、日記等各類文體,破碎而陰性地描繪出同性愛的危殆與快樂,線性但跳躍的編號裡,坦白所有潮濕與乾燥的細節:生活及其反面、記憶釣線的拋擲、身體和欲望的魚拓……其誠實的注視,除揭露現代詩慣有的曖昧遮掩,更以強烈的主題使書寫焦點集中。絕滅真會到臨嗎?在那之前,騷夏已譜寫完成,一曲龐沛的瀕危之歌。(mayday)
- Jul 20 Mon 2009 15:45
愛讀書《陌生的土地》
- Jul 15 Wed 2009 16:42
愛讀書 《牡丹刑》
![]() |
愛讀書《牡丹刑》 |
劉亮延著,李清照私人劇團出版
同時身兼劇場編導與詩人身分的劉亮延(1979-),發表《曹七巧》等多齣劇目之後,將六年間對社會、政治、肉身、生死的諸般觸發,集成他的第三冊詩集。以中、英文對照形式出版,綴纂眾多短詩成一長詩的《牡丹刑》,除了延續劉亮延過往對文字的敏銳觸感,那些堆疊而反覆的辯證似一不確定的台詞被念誦,也因為長詩結構儼然,促使思索更形結實。全詩以《白蛇傳》做為內在對話對象,主述者的「我」置身亂世,亦如同置身民間傳說的煙霧,看「沒有新而怪異的嬰兒」的此刻,眾生像許仙、白蛇、法海的鄰人,如何共演一齣潮濕愛欲。除了精緻巧鑿的句型,書頁亦如舞台,搬演即興劇碼,嵌入對白、場景,抒情與雜燴有之,長短參差的迂迴敘述恰似語言的煉金術。當情節蘊發,宛如牡丹盛綻的複瓣的痛苦中,猶能感覺自己「持守的心生香氣」──那麼,儘管失落的人生局部,如同握過後倏然鬆開的手,至少,曾經在被浸滿之時沉默領受。(pan li li)
- Jul 12 Sun 2009 13:12
愛讀書《緩慢的人》
![]() |
愛讀書《緩慢的人》 |
柯慈著,梁永安譯,天培出版
原以為這一次柯慈(J. M. Coetzee,1940-)所要面對的主題是死亡──當一個獨居澳洲阿德雷德的六旬老者,騎著腳踏車被撞飛、遭遇截肢命運,如此行動「緩慢的人」,該如何臨老?然而,憂鬱懊惱的他,卻意外孺慕起中年女看護:一個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移民家庭,並因她而點燃性的衝動與繁衍欲望,兩人同為澳洲移民者,柯慈巧妙藉由個體故事拼貼出大歷史。其後,更突兀地加入一名女作家,宛如電影《口白人生》,宣稱被老者的故事找上,只好前來探勘新的劇情,卻也因此,她如同全知觀點的幽靈,時常後設地剖析主角內在性格,並適時擔任串場,使新的情節發生……在略帶幽默與荒謬的情調中,隨柯慈實虛互滲的安排,跌入永恆的困局──權力的流動,青春的豔羨,家庭議題的探討,存在主義式的異鄉人之歌,命運的轉輪,愛的不涸衝動……儘管一度與死亡擦身,激情卻使世界更為熾盛,《緩慢的人》實乃一曲最鮮活、明亮的生之謳歌。(Dirty Three)
- Jul 06 Mon 2009 18:45
我的家在蜜糖灣
![]() |
我的家在蜜糖灣 |
◎海倫.庫伯著,余佑蘭譯,馬可孛羅出版
貝瑞懷特的單曲:「就是你現在的樣子……」反覆在粉紅色房間旋繞,然而,賴比瑞亞的種族衝突讓庫柏的童年走音了,民兵侵擾宅邸,牆面剝蝕著生活的顫慄,碎裂的鏡面照見的家人的臉孔,都已不是現在的樣子:離家的父親從獄中傳來平安的消息、強悍的母親對著槍桿怒吼、兒時的玩伴尤妮絲倉皇回到貧窮的老家、庫伯列祖列宗在蜜糖灣散落一地的權勢與錢財……這些以及那些所釀成的甜蜜與酸澀,皆裝進兩只行李箱,隨同庫柏前往美國避難,一列螞蟻不時爬出記憶之窩,啃噬尋求自我認同的她以及屬於蜜糖灣的它們。
出生於賴比瑞亞的《紐約時報》外交特派員海倫.庫柏(Helen Cooper,1966),以紀年體形式記錄曾經凝結在糖衣、十三歲之前的童年,那遙遠而和平的琥珀色時光。(愛的訊信者)
- Jul 06 Mon 2009 00:45
愛讀書《納棺夫日記》
![]() |
愛讀書《納棺夫日記》 |
青木新門著,蕭雲菁等譯,新雨出版
自早稻田大學輟學,曾想成為一名作家,經營藝文喫茶店八年卻倒閉,在連女兒的奶粉錢都湊不出的窘況下,青木新門(Shinmon Aoki,1937-)意外決定成為一名「納棺夫」──為往生者淨身、穿壽衣、納棺。儘管他的故事被演繹、改拍為電影《送行者》,然而做為原案存在的本書,所揭露的卻非故事,而實乃青木新門以詩人眼光、文字,透過雜論形式,闡述他所領受的生死觀。全書分為三章,首章「霙的季節」,自曝初為納棺夫的心路,以雨雪雜下的「霙」為喻,摸探生死形同一體,更思及日本傳統思想中對於「穢與晴」的原念;次章「關於人之死的種種」,進一步討論屍體如何被看待,與人的瀕死感受;末章「光與生命」,則躍入宗教領域,從淨土真宗開山祖親鸞身後所留下的對話錄《歎異抄》中所言「如來即是光」為啟始,作者自文學(宮澤賢治、金子美玲)、科學(微中子、超新星)等各種角度繁複辯證「光」的存在與救贖。不囿於一家之說,坦率誠實而使人自省,究竟該繼續諱避死亡,或正視何以如此執著茍生,而能好生好死。
- Jul 01 Wed 2009 16:56
愛讀書 《2008台灣詩選》
![]() |
《2008台灣詩選》 |
向陽主編,二魚文化出版
由向陽主編,白靈、陳義芝、焦桐、蕭蕭擔任編輯委員,共同從2008年度的詩刊、文學刊物、各報副刊等,選出詩人們各自以詩抒發生命的風景。並打破以往年度詩選中由編輯委員撰寫詩作賞析的慣例,仿效美國《年度詩選》體例,釋放文本詮釋權,改由詩人自述詩作;或從創作技巧分析與導讀,或簡述創作緣由,或透過情感的複寫再次描摹往昔的情境。〈序〉中以日治詩期詩人王白淵的日文詩〈詩人〉為例,「詩人為人不知而生/吃自己的美而死」、「詩人孤獨地吟唱/談萬人的心胸」……說明詩人的書寫仿若百年孤寂的事業,「不為變亂所動」。 今年更由被喻為台灣詩壇五十年的「永動機」、「火車頭」的張默以及長期推動台灣與國際詩壇交流的鴻鴻,獲得年度詩人獎。(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