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頻尿者 生活焦慮緊張
排尿不適恐罹病應就醫
2010年03月04日蘋果日報
日前藝人小S在節目中說她每晚起床上廁所4~5次,引起網友討論,認為她講出自己也有的困擾。臺北縣立醫院泌尿科主任陳怡光說,頻尿指一天小便超過8次,晚上起床解尿超過2次,每次尿量小於100c.c.,若還有漏尿狀況,可能是膀胱過動症。尿失禁醫學會會長林登龍醫師說,常見原因為腦中風、攝護腺肥大、膀胱炎等,也有2成患者為原發性,因焦慮緊張造成。報導╱陳韋婷 攝影╱施偉平
陳怡光醫師說,據調查,膀胱過動症患者生活品質只比憂鬱症病人稍好而已,甚至比高血壓、糖尿病患表現更差,而當病況嚴重時,更可能出現漏尿、尿失禁的窘境。林登龍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分為原發性和其他疾病引起,30歲以下者頻尿或每天無故夜尿2次以上,沒有伴隨其他疼痛症狀,屬於原發性機率較高,恐因焦慮、壓力大導致。若頻尿又伴隨神經學症狀,如腳麻、手指無知覺,則有可能是因輕度中風引起,而在排尿過程中出現灼熱感疼痛,則可能是罹患膀胱炎。
辨症狀
焦慮緊張屬原發性
林登龍醫師指出,若患者經檢查沒有其他疼痛症狀,經由醫師問診判斷非其他疾病造成,即有可能是因壓力過大、焦慮,使膀胱的感覺神經過於敏感,膀胱不自主收縮,想要排空尿液,患者就會時常有尿急卻又有尿不乾淨的感覺。
排尿熱痛恐罹膀胱炎
林登龍醫師說,大部份的膀胱炎都是由尿道向上感染,尿道黏膜也會處於發炎狀態,所以患者在解尿時若出現很不舒服的燒灼、刺痛的感覺,則可能是罹患膀胱炎,若不就醫治療,可能擴大感染併發腎臟炎,就會出現發燒症狀,則可能造成膀胱、腎臟永久性傷害。
間質性膀胱炎膀胱漲痛
林登龍醫師強調,若尿意出現時,膀胱、小腹出現明顯脹痛感,可能是罹患間質性膀胱炎。而間質性膀胱炎是種非單一原因造成的慢性疾病,會導致膀胱纖維化、膀胱存尿量變小,治療上難以根治,僅能靠藥物、手術緩解頻尿、不適感。
末肢無感疑中風
年紀大於65歲,有心血管病史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若出現頻尿症狀,又伴隨些許神經學症狀如手指末端無感覺、麻木等,林登龍醫師說可能是因腦部微血管栓塞、輕度中風而引起,需要靠電腦斷層找出病源。
攝護腺肥大解尿困難
男性若解尿時發現所需時間比過去多,尿液水流變細小,林登龍醫師指出可能因攝護腺肥大,而在膀胱出口形成阻塞,使尿液無法完全排空,嚴重的話甚至會尿不出來,患者需在醫師指示下使用肌肉鬆弛或阻斷劑藥物治療。
這樣做
寫排尿日記
陳怡光醫師表示若有尿多、尿急現象,可記錄每天排尿狀況,包括喝水量、飲品種類、小便量、小便時間與次數,尤其是喝下利尿的茶、咖啡更要註明,約3到4周就能大致看出尿急前是否有特殊飲水狀況,也可帶著排尿日記與醫師討論幫助診斷。
晚餐後少喝水
許多膀胱過動症患者會不敢喝水,陳怡光醫師指出,不喝水膀胱仍會收縮刺激排尿,且沒有水分狀況下,膀胱更有也有可能感染發炎,所以還是要每天喝足2000c.c.的水,不過,建議在晚餐後就不要再喝水,睡前也應排尿,減少夜尿頻率。
可治療
驗尿找病因
只要符合頻尿、尿急、尿失禁三大病徵,陳怡光醫師表示臨床上會診斷為膀胱過動症,但膀胱過動症病患中只有約2成患者是原發性,是單純因壓力、作息導致,其餘多為其他疾病引發,透過驗尿多能釐清,少數情況如結石、中風等,才需要照X光,或透過尿路動力學偵測膀胱內壓力或電腦斷層判斷。
口服藥物抑尿意
陳怡光醫師說,針對頻尿患者除調整飲水習慣外,會合併口服抗膽鹼藥物減緩症狀。該藥物稍微阻斷膀胱感覺神經,讓患者不會馬上有尿意,但稍有眼乾、口乾的副作用。若停經婦女因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膀胱黏膜萎靡,則加開荷爾蒙藥物治療。
醫師說
膀胱過動非老化
臺北縣立醫院泌尿科主任 陳怡光
膀胱過動症屬於疾病的一種,並非正常老化的一部分,過去不少病患都認為老了就會有這些症狀出現而不在乎。其實多數病患的症狀都能找出根源治療,別讓解尿問題成為生活中的煩惱。
不要羞於就醫治療
尿失禁醫學會會長 林登龍
許多尿失禁或有解尿問題的患者不願就醫,認為習慣就好,但卻使症狀加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發慢性膀胱疾病,建議患者不應羞於就醫,以正確心態正視疾病。
引用: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2335584/IssueID/201003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