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2 | 作者:文易
 
  依照生理學的說法,疲勞的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就是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地釋放的二氧化碳、乳酸等「廢物」。當然,人體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機能,會在不斷地把這些物質轉化或輸出體外。

但是,當人們勞動的時間過長或勞動強度過大時,代謝物質所產生的數量,就會大大超過人的體能轉化、輸出的數量,以致在體內積累。當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的數值時,機體就會產生疲勞的感覺,而且疲勞的程度與代謝物質積累的數量成正比。

機體休息時,體內蓄積的代謝物質則被逐漸轉化並輸送出去,當代謝物質的蓄積量降至數值以下時,疲勞也就消失了。

生理學家發現人的心臟工作量大得驚人,以它每分鐘平均收縮七十次計算,一天便達一百萬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夠裝滿一節油罐。然而心臟卻永不疲勞,這是為什麼?因為心臟在每次收縮做工之後,便立即處於「完全不應期」,掛出了「現在我休息,請勿打擾」的「牌子」,從心電圖上可以看出,心臟工作與休息的時間約為三比五,也就是說在一天中,心臟只工作九小時,而休息的時間長達十五小時,而且它是在疲勞之前就休息了。這就是心臟永不疲勞的奧秘所在。

科學家還實驗發現,一個身強力壯的工人,如果讓他一天連續搬鋼鐵八小時,到下班時他已經筋疲力盡,搬動的鋼鐵量為十二

‧五噸。如果讓這位工人在每小時中只工作二十六分鐘,然後休息三十四分鐘。結果他在八小時中搬運了鋼鐵四十七噸,而且毫無疲勞感。

實驗證實了這樣的觀點:如能在疲勞之前休息,就能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就永遠不會疲勞。
 


來源:人間福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落葉之楓 的頭像
    落葉之楓

    ☆★風吹向落葉。隨風飄落的楓葉。學習的園地-落葉之楓部落格小天地★☆

    落葉之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