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7 | 作者:林長華
身穿白綾袍,頭戴黃紗帽。
走路慢騰騰,游泳像船搖。
這是民間一道猜動物的傳統謎語,謎底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家禽--鵝。
唐朝駱賓王七歲時寫過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寥寥十八字,形象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活潑的白鵝嬉水圖,堪稱膾炙人口的兒童詩。
鵝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家禽,魯迅先生在他小說《長命燈》裡就詼諧有趣地描繪了他小時候猜的鵝謎語:「白篷船,紅划楫,搖到對岸歇一歇,點心吃一些,戲文唱一出。」
生活中,戲謔一個人呆頭呆腦的,常常說他是「呆頭鵝」,其實鵝不僅不呆,鵝還是軍警界值得稱道的助手,史冊有載: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西元八一七年),有一個深夜,三州節度使李愬率領九千名兵士討伐吳元濟,為了掩蓋行軍中的響聲,他靈機一動地利用城郊蓄養的鵝群,「令擊之以混軍聲」,生擒了麻痹輕敵的吳元濟。
明末清初,也有個「朱阿堯養鵝守寨」的故事。話說廣東饒平縣海山島黃隆鄉的農民領袖朱阿堯在海山島聚義,為了抗擊清兵,構築了堅固的水寨,並在水寨周圍馴養鵝群,用以值更放哨。
由於義軍熟悉水性,防守嚴密,清兵在日間屢攻不下,就改成夜襲。但清兵一接近水寨,便被聽覺靈敏的鵝群發覺,頓時鵝聲大作,義軍聞訊立即出擊,四下響起喊殺聲,把偷襲的清兵殺得潰不成軍。
另外,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太平天國革命實踐家馮雲山暗地裡發動打造兵器時,也沿用此法,他令人養鵝成百上千,任其嘈叫以掩人耳目。
筆者的祖母是一位歸國華僑,她老人家說,印尼的華僑和山民習慣養鵝防蛇,說蛇最怕鵝糞,一旦沾上鵝糞,就會潰爛直至死亡。
其實養鵝防蛇之法中國史料早有記載,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仇池筆記》中就有記述:「鵝能警盜,亦能卻蛇,其糞殺蛇。蜀人園池養鵝,蛇即遠去……」
直到現在,中國南方山區,仍沿用這種土辦法防盜驅蛇,作為看家和護牧的「哨兵」,因鵝糞有一股臭味,嗅覺靈敏的蛇聞此糞味便退避三舍。
來源:人間福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