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的薑餅屋
文/王文華
耶誕前夕,我與朋友們去學做薑餅屋。離開時,我們學到的卻是愛的道理。

這群朋友是我的讀者,響應我的號召到喜憨兒烘焙坊做薑餅屋。我們第一次見面,都不會做薑餅屋。十個人圍著長桌,好像小學生第一堂工藝課。


老師說:「先把一小包蛋白粉倒進碗中,加一湯匙水,慢慢攪拌。然後再把一大包糖粉分幾次慢慢倒進碗中,持續攪拌。」


做薑餅屋最難的就在攪拌和加水。因為蛋白粉和糖粉都容易凝固,攪兩下就塞住了。攪不動時直覺反應是加水。但因為攪拌後的糊狀物是用來把餅乾黏在一起的「水泥」,如果水加太多,「水泥」太稀,黏性就沒了。


咦,這不是可以拿來比喻愛情?


愛情,不也需要持續的攪拌,和節制地加水?


愛情不是蓋好的豪宅,而是風水不差的空地。沒有人能直接入住,你和他要捲起袖子,一起從頭蓋起。


一見鍾情、水乳交融的愛很少。大部分感情的進展,需要分幾次加料,然後不斷費力地攪拌。攪的時候會覺得手痠,手酸時會想要放棄。這時的感覺是身陷泥淖,完全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在一起。


我們都會想偷懶,加點水,借助外力,讓攪拌容易一些。所以當愛情膠著,乾脆送輛車子、生個孩子,暫時紓解失去彈性的關係。


這當然會立即見效。只不過像加太多水的糖粉,攪是好攪,但味道稀釋了。用這當「水泥」的薑餅屋,輕輕一碰就倒了。


但若能扎實地攪下去,濃稠的糊狀物就會成為最好的黏劑。藉著它,餅乾接縫處黏得牢靠,就下來就輕鬆了。


我們用各種顏色的糖果和奶油,把薑餅屋的外牆布置得五彩繽紛。


薑餅屋和愛情一樣,起頭最難。靠的是手工,靠的都是溫和、規律、持久、踏實的攪拌。


當天薑餅屋做得最漂亮的,是一對情侶。他們本是同事,認識一年都沒有感覺,一年後才開始交往,交往兩年多,明年一月要結婚了。


那「沒感覺」的頭一年,應該是攪拌吧。


冬天的星期六下午四點,我們離開民生社區的喜憨兒店。手指上留著凝固的糖糊,但真正甜的是心裏。憨兒老師教給我最寶貴的人生道理:薑餅屋,從蛋白粉開始。而老伴,從攪拌而來。


 
引用: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E0022/150074/we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落葉之楓 的頭像
    落葉之楓

    ☆★風吹向落葉。隨風飄落的楓葉。學習的園地-落葉之楓部落格小天地★☆

    落葉之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