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為愛綻放
![]() |
![]() |
![]() |
《卡娣的幸福》 |
珍.維查奇瓦著,王聖棻、魏婉琪譯,野人出版
是一次相當罕見的閱讀經驗:字裡行間溢出淡淡香氣,簡潔、活潑,藉由每一篇不滿千字的故事,推移、描摹出小女孩卡娣的童年與她所面對的人生:由於母親患上漸凍人症,卡娣隨著外公、外婆在水上人家度過一段看似日常,又饒富深意的時光。其後她面臨了母親的死,又終能在自身的選擇下,為生命迎來更多的愛。泰國女作家珍.維查奇瓦(Jane Vejjajiva,1963-)處女作《卡娣的幸福》,以小搏大,既處理難解的生死習題,又難得地注入適切暖意,在敘述者獨到的節奏感中,除了嗅聞到熱帶國家的鄉間情調,人與人之間的善,更隨著有機的結構安排,看小女孩卡娣變換不同的「家」,逐步剝開身世的繭,卻不受困囚,順著生命河流的走向,體嘗每種藏放在命運裡的慈悲。(Armchair)
生活中,總能聽到或看到我們身邊的一些人,雖身處鬧市,滿世界的人來人往,依然感到很孤寂、很淒冷,猶如叢林中的一棵孤枝。於是便哀怨世態炎涼,人情淡漠……細細想來,並非人間無情,而是自己沒有發出愛的呼喚。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與人交流、交往的渴望,都想得到愛,享受快樂,可心裡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默念:“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於是交往中戴著面具,虛假的親熱,用心的設防,無緣的猜疑,盲目的算計,糊塗的封閉。豈不知算人等於算自己,而自我封閉無異於作繭自縛。所以,雖然身處繁華都市,外表風光,但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了內心的淒冷。而另一些人,他們總是以個人為中心的日常生活,拒他人於心靈之外,一心只想著自己,甚至損人利己;總是要求別人應如何如何地關愛自己,而他自己從不把別人放在心上。他們哪裡知道:快樂是一種回聲,是相互信任、彼此關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