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
合歡山區標高大多在三千公尺以上,冬季積雪皚皚,為台灣著名的滑雪及賞雪勝地,可由中橫公路經大禹嶺上山,或由埔里霧社支線經翠峰、昆陽抵達本區。林務局的松雪樓是合歡山區的溫暖中途站。每年四五月,合歡山上盛開的玉山杜鵑,嫣紅一片,而三、四月的笑靨花顏色雪白,明媚動人,十月則有石楠紫紅色的果實,鮮豔美麗,合歡山一年四季,植物花草的風貌多變。 由於合歡山區正好位於立霧溪與蘭陽溪谷的氣流交會處,冬季的濕冷寒流形成雪花片片,洛在合歡山的向風坡面上,甚至可達一公尺後,是台灣難得的北國風光。
合歡山
合歡山區標高大多在三千公尺以上,冬季積雪皚皚,為台灣著名的滑雪及賞雪勝地,可由中橫公路經大禹嶺上山,或由埔里霧社支線經翠峰、昆陽抵達本區。林務局的松雪樓是合歡山區的溫暖中途站。每年四五月,合歡山上盛開的玉山杜鵑,嫣紅一片,而三、四月的笑靨花顏色雪白,明媚動人,十月則有石楠紫紅色的果實,鮮豔美麗,合歡山一年四季,植物花草的風貌多變。 由於合歡山區正好位於立霧溪與蘭陽溪谷的氣流交會處,冬季的濕冷寒流形成雪花片片,洛在合歡山的向風坡面上,甚至可達一公尺後,是台灣難得的北國風光。
鳳林客家文物館
鳳林客家文物館位於市區鳳林公園內,館藏豐富,分為二層,一樓為介紹花蓮客家的墾拓記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等....二樓則介紹客家傳統服飾、居家設施、產業經濟等多項有關鳳林的發展史,相當值得遊客前往觀賞。 回溯鳳林的客家移民史,鳳林原本舊名「馬力勿」,為泰雅族語上坡的意思。這裡最早是泰雅族和阿美族勢力的緩衝地帶,清代未葉開始有漢人入墾,客家人也在清末曰初來到此地,到了日本時代初期便墾拓成獨立聚落,其中尤以長橋里為濫觴,直到今天仍是花東縱谷中最「純」的客家庄。鳳林鎮的客家人,大多來自於新竹以及苗栗地區,泗縣話是最常用的語言,根據日本時代戶籍資料,西元一八八七年,就有葉步專入墾六階鼻庄(今山興),一八九九年有張細萬遷入,一九00年有許朱碧,一九0六年有張阿溪入墾,一九0七年有張阿匏落戶,他們都不約而同先搬到六階鼻,然後才找機會渡河來到鳳林庄,一九0八年入墾的饒永昌和吳坤,則是直接遷到鳳林庄開墾,至於日本官營或者私營而招徠的客家人,數量更是相當的多。這些早年為了生計,翻山越嶺來到後山的客家人,今天不僅在後山闢出了一片開闊的天空,更難能可貴地留存住了許多客家民族珍貴的文化。